2018縣域生態文明建設高峰論壇在京舉行

銀回收
貴金屬收購

12月23日,“2018縣域生態文明建設高峰論壇暨新縣生態環境狀況藍皮書發佈會”在北京舉行。此次活動由中國環境科學學會、中國人民大學和河南省信陽市新縣人民政府共同主辦。與會領導、專傢、學者通過政策解讀、理論研討、案例分享等形式,探索瞭縣域生態文明建設的路徑和機制,以期為全國縣域生態文明建設理論和實踐發展建言獻策、積累經驗。圖片由主辦方提供生態文明:縣域經濟發展的“導航”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秘書長王志華在致辭中指出,如何平衡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是一些基層政府的困惑。長遠來看,生態文明和經濟發展並非不可調和的矛盾。對縣域經濟發展不斷壯大的產業而言,生態文明建設是主要目標,也是關鍵出路。新縣2016年列為國傢生態縣,如今又被授予“國傢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稱號,充分說明新縣在生態文明建設方面取得瞭巨大成就。我國目前有2800多個縣級行政區,認真整理、總結新縣生態文明建設的優秀經驗,並加以推廣,對我國縣級生態文明建設將發揮重要的借鑒作用。“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基本代表瞭環境學界最高水準,在國傢環保決策管理等方面提供咨詢服務。新時代背景下,學會不斷擴大學術和環保科普方面工作,目前推出一項工作——重心下沉、資源下沉,為市縣級解決生態環境保護基本問題提供咨詢服務。學會一方面對全國縣域污染防治、生態扶貧產業發展提供服務,一方面又把環保科技成果轉化到基層。”生態環境部生態司蔡蕾處長代表生態環境部生態司司長崔書紅致辭。她談到,3月,生態文明建設歷史性寫入憲法,確立瞭生態文明建設的憲法地位;今年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正式確立。生態環境部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2017年啟動瞭生態文明示范市縣評比,12月15日,在中國生態文明論壇(南寧)年會上,全國第二批生態文明示范市縣(45個)獲授牌,新縣是其中之一。“新縣加強組織引導、創新機制體制、出臺產業準入負面清單,確立瞭黨政領導幹部生態損害追究政策,編制瞭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試點瞭自然資源離任審計,以生態經濟助力脫貧攻堅,成為大別山革命老區首個貧困摘帽區域,貧困發生率從14.9%下降到1.12%,具有典型的示范作用。”蔡蕾指出,新縣成為第二批國傢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後不久,即在全國范圍內率先發佈“縣域生態環境狀況藍皮書”,對縣域生態環境狀況進行系統摸底和評估,開展相關經驗總結,明確未來發展方向,不僅為縣域生態文明建設指明方向,對全國其他類似地區也有引領作用,“希望新縣以國傢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為抓手,不斷研究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的有效途徑,為全國類似地區積累經驗、探索路子、建立標桿,做出更大貢獻”。河南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王朝軍在致辭時談到,縣域上承省市,下有鄉鎮,是國傢治理的基本依托,也是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的基礎單元,必須把綠色發展理念融入縣域經濟發展全過程,才有可能實現綠色富國、綠色惠民。河南是人口大省、工業大省,政府在工業化、城鎮化加速推進階段,面臨加快發展與環境治理的雙重任務。新縣是河南的革命老區和“綠寶石”,“紅得發紫,綠得醉人”,探索出一條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同步提升的綠色發展道路,實現瞭“百姓富、生態美”的有機統一。“新縣生態文明建設實踐是河南推進綠色發展的縮影,《新縣生態環境狀況藍皮書》的制訂,全面展現瞭縣域綠色發展積累的實踐經驗,形成的特色鮮明、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必將引領河南全省縣域生態文明建設工作。”信陽市政協副主席王勇致辭表示,新縣努力把生態產業鏈轉化為經濟鏈,是信陽市的生態文明建設先行者,為信陽市生態文明建設做好瞭典范、提供瞭路線。新縣縣委書記呂旅在致辭時介紹,生態之於新縣是新時代的發展引擎。近年來該縣堅持“紅色引領、綠色發展”的發展理念和“山水紅城、健康新縣”的發展定位,倡導“視山如父、視水如母、視林如子”,培育醫藥制造、農副產品加工、智能制造和文化旅遊“四個百億級”健康產業集群,打通瞭“兩山”轉換通道,讓綠水青山源源不斷地帶來金山銀山,將進一步拓寬“兩山”轉換通道、探索綠色發展新路,“讓綠色成為新縣最鮮明的發展特色、最厚重的富民底色”。劉世錦的演講題目是《綠色城鎮化與鄉村振興》。 圖片由主辦方提供論道“縣域經濟可持續發展”路徑“縣域生態文明建設”是我國可持續發展的主戰場、主陣地,其成效將直接影響總體效果。在“2018縣域生態文明建設高峰論壇”上,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國傢氣候變化專傢委員會、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部生態司、中國人民大學、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等相關機構、院所的10位專傢,圍繞“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推進2030可持續發展議程”“縣域生態文明建設”“綠色城鎮化與鄉村振興”等10個主題,進行主旨報告,共同探討推動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落地實踐的具體路徑,探求“現階段如何用生態文明理念指導縣域經濟可持續發展”。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中國發展基金會副理事長劉世錦的演講題目是《綠色城鎮化與鄉村振興》。他指出:“現在的城鄉關系可能是動態組合關系,得加快改革,突破各種障礙,比如農民想進城,公共服務跟不上,怎麼解決農民工公共政策問題?城裡人也想下鄉,在郊區買房子,可以買嗎?包括新縣在內的基層政府能否推動城鄉之間土地、人員、資金、生產要素的流動?改革能推得快一點嗎?中央的頂層設計指明瞭方向,但什麼政策符合實際?一定要讓基層政府去嘗試,允許他們有自選動作,通過實驗先解決問題,再逐步上升到全國政策。”原環境保護部總工程師萬本太談瞭縣域生態文明建設的主要內容及應註意的問題。在萬本太看來,建設生態文明最省事、性價比最高的方式是搞“生態文明教育”。“生態文明”理念要註意接地氣地“轉化”到基層,要想農村振興,必須提高勞動力的素質,教育是根本,讓所有人意識到保護環境的必要性。教育的具體內容和教育方式要多樣化,把“人與自然和諧”的理兒說清楚,以多樣化、寓教於樂的方式讓生態文明成為主流價值觀。生態文明建設過程中除瞭要註意“產業生態化”,還要把“生態產業化”;要以鼓勵為主,以獎代懲。他還指出,縣域生態文明建設規劃要規避“假大空”“格式化”等問題,形成自己的特色;優先解決脫貧問題、人居環境污染問題,再琢磨提高景觀設計等,不要“貪大求洋”,要講究實用性。清華大學教授、國傢氣候變化專傢委員會副主任何建坤就“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與全球環境治理”主題進行闡述。何教授指出,大力推進縣域生態文明建設,在全國縣級單位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經濟社會與資源環境協調和可持續發展,這是為全球范圍內的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中國的經驗和解決方案。縣域生態文明建設不僅關系當地可持續發展,也將對全球應對生態危機發揮重要作用。中國科學院院士鄒才能講述瞭“天然氣革命”的發生經過,並對“美麗中國”提出自己的思考。他談到,中國能源的自主發展未來有3個方向——智能源、天然氣、新能源。能源必須要低碳、清潔化利用,希望新縣能夠成為“無碳利用縣”。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展部副部長兼綠色發展基礎領域首席專傢張永生論述瞭如何“重新定義鄉村”。他談到,新縣如今是蛙跳式發展,有生態文明理念指導,有先進的科技力量支撐等“後發”優勢。“過去走的是傳統工業路徑,現在發展方式轉瞭,全新的路徑、機制都需要新的理論指導。生態文明不等於綠色工業文明,是工業革命以來發展方式的深刻變化,要跳出傳統思維模式,這是新縣未來發展面臨的深層次邏輯問題、理論問題。”清華大學全球可持續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朱旭峰的演講題目是《2030可持續發展議程與中國實踐》。他指出,聯合國“2030可持續發展議程”關註經濟發展、社會公正和環境保護,是這個時代最大、最重要的一個公共政策,很多基層工作與該議程相符。他還就中國在落實議程方面做的工作舉瞭一些案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常紀文就“自然資源資產管理與價值實現”進行論述。他認為,以新縣為代表的地方政府,應將自然資源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開,要進行精細化和網格化管理,采用“生態環境管傢”等方式,理清自然資源資產的產權關系,建立自然資源資產交易與監管平臺,深化相關理論探索,實現自然資產的保值、增值。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環境區劃中心主任許開鵬介紹瞭“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規劃和理論和方法”,提出“生態環境規劃體系設想”。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教育部長江學者朱信凱向與會者講解瞭如何“重新認識農業”。他認為,地方“生態好是以農業為基礎的”,要建設生態文明,農業是根本問題。農業、農村、農民是完全不同的層次,不應混為一談,農業是永恒的、多功能的魅力產業。新縣是農業大縣,在生態文明建設方面不要忽視農業。中國生態文明研究與促進會執行副會長李慶瑞的演講題目是《加強環保督查,打好攻堅戰役》。他指出,環保督查是環境管理的重要手段,4批中央環保督查效果明顯,共問責黨政領導幹部1.8萬多人,受理群眾環境舉報13.5萬件。他強調,不要讓環保責任隻成為環保部門的責任;縣政府等基層單位應加強環保隊伍的能力建設。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常紀文就“自然資源資產管理與價值實現”進行論述。 圖片由主辦方提供美麗中國的縣域樣本——“新縣實踐”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研究員葉春作為《新縣生態環境狀況藍皮書》的編委會主任,首次在論壇上展示瞭國內縣域生態環境狀況研究成果,向與會者闡述瞭該藍皮書的評價指標,並分享瞭新縣在推進全國生態文明試點建設方面的經驗及成效。《新縣生態環境狀況藍皮書》是國內首部縣域生態環境狀況藍皮書,以期推動“兩山論”在縣域落地生根,形成示范效應,它“由第三方完成,是客觀權威的年度研究報告”。革命老區新縣地處豫南大別山腹地,地跨長江、淮河兩大流域,森林覆蓋率達76.7%,植被覆蓋率95%以上,年空氣優良天數穩定在320天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達標率100%;橫跨南北植物過渡帶,有植物2435種,動物1296種,其中國傢級保護物種數十種。在革命戰爭年代,新縣是大別山革命根據地首府所在地,是河南唯一的“將軍縣”,當時不足10萬人的新縣,獻出瞭5.5萬人的寶貴生命。受戰爭創傷和自然條件制約,新縣發展一度落後,是國傢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大別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扶貧攻堅重點縣。“十八大”以來,新縣積極探索生態文明建設綠色化路徑,讓綠色發展在老區落地見效。從藍皮書可見,該縣編制實施瞭《國傢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規劃(2016—2022年)》,將生態建設規劃與城鄉建設總體規劃、水土保持規劃、產業發展規劃緊密結合,境內有75.27%的面積為禁止開發的生態空間;將生態文明建設工作占黨政實績考核比例提升至25%。新縣還探索編制縣域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試點鄉鎮領導幹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等機制,堅持縣鄉村三級聯動、氣水土“三凈合一”,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治理全覆蓋。據瞭解,新縣還堅持以生態文明建設倒逼發展方式轉變。藍皮書顯示,在重大項目引進過程中,新縣不斷提高環境準入門檻,這幾年否決瞭100多個污染較重項目,讓生態“紅線”真正成為帶電“高壓線”。2017年,新縣在河南省市縣經濟社會發展目標考核評價中居第12位,萬元GDP能耗下降42.12%,健康產業產值占產業集聚區生產總值的75%,綠色轉型進入快車道。新縣縣長夏明夫,縣委常委、宣傳部長李偉,副縣長祁璟,縣產業集聚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呂繼文等人出席瞭此次論壇和發佈會。《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人民網、新華網、鳳凰網、騰訊網等50多傢媒體代表到場做采訪報道。編輯:藍楓

source:https://www.huanbao-world.com/a/zixun/2018/1225/717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