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巴深處“生態+”扶貧讓青山真正變“金山”

台中自助搬家 “現在這麼好的生活是享瞭政策的福。我有信心,日子有奔頭,心裡很踏實!”44歲的農民張志奎告訴記者。張志奎曾是陜西省寧陜縣筒車灣鎮油坊坪村的貧困戶,一傢4口人原來的生活主要依靠3畝多地和打零工一點微薄的收入。
如今,張志奎是當地的生態護林員,這是縣裡安排的扶貧公益崗位,一年工資收入7000元。像他這樣的生態護林員,在寧陜縣共有837個。除瞭這份工資,張志奎還在扶貧幹部的幫助下,用無息無抵押的“脫貧貸”5萬元發展瞭天麻、豬苓和食用菌種植。天麻張志奎給記者算瞭一筆賬,種植天麻約3000平方米,每平方米收獲10斤,按每斤10元的市場價,光這一項每年收入就不菲。“要說還是政策好,有幹部幫扶不說,政府還給我們找好瞭銷路。以前搞家事清潔服務貸款有門檻,還要有擔保人,現在都不需要瞭。”張志奎說,“過去幹部常見不到人,現在好幾個聯系一個貧困戶,辦實事多瞭,交流也多瞭。”
張志奎一傢去年底順利摘掉瞭貧困戶的帽子,今年初,他花瞭8萬多元買瞭一輛面包車,用於發展生產和跑運輸。
寧陜縣位於秦嶺南坡腹地,集貧困地區、重點林區、主體功能生態區、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地於一身。縣域總面積3678平方公裡,森林覆蓋率高達90.2%,歷來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說。
寧陜縣林業局局長盧益建介紹,過去靠山吃山,全縣曾有108傢林場,從事木材加工等相關行業近3萬人,被稱為“木頭經濟”階段。後來,寧陜又利用山裡豐富的鐵礦、金礦、鉬礦還有大理石礦,走礦產加工的路子,全縣有60多傢礦點,大型鐵礦鉬礦廠有30多傢,進入“石頭經濟”階段;“石頭經濟”因嚴重破家事服務壞生態環境且不可逆轉,在《陜西省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出臺後,寧陜經濟再次轉型,逐漸摸索瞭一條“生態+”的發展路子。豬苓2016年,寧陜縣被確定為陜西省首個生態脫貧示范縣,縣裡利用特有生態優勢,形成立體式產業佈局,走出瞭良性發展之路。縣裡制定瞭長期產業發展計劃,鞏固提升板栗、核桃、食用菌三大傳統產業,大力發展林麝、梅花鹿、中峰三大養殖產業和天麻、豬苓、魔芋三大種植產業。
“山上建園、空中養蜂、林下種藥”。截至目前,全縣累計建設高標準核桃園11.7萬畝,板栗園21萬畝,發展林下天麻、豬苓等藥材9.97萬畝,年發展食用菌1000萬袋,年產天麻、豬苓等中藥材1萬餘噸,生態產業覆蓋全縣70%以上農戶和有發展產業能力的貧困戶。
2018年,寧陜縣出臺瞭《扶持組建森林經營管理專業合作社實施方案(試家事服務台北行)》,新組建森林經營管理合作社9傢,帶動瞭553戶農戶,其中295戶為貧困戶,每戶每年平均增收3600元。縣裡還與阿裡巴巴、京東集團簽訂瞭電商扶貧戰略合作協議,全縣60%以上的貧困村農林產品通過電子商務平臺銷售,交易總額達1億元。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盧益建說,在生態護林員崗位上工作的貧困戶不僅要掌握一門林業致富的技能,政府還引導他們把不低於40%的工資用於發展產業。“我們每季度都要對護林員進行集中培訓,並且會根據護林員的技術需求來調整培訓的課程。”
如今的寧陜縣積極探索“生態+”扶貧的實踐樣板,依托綠水青山的生態優勢打出四張牌:“生態+政策”“生態+就業”“生態+產業”和“生態+工程”。把生態扶貧作為治本之策,通過釋放生態紅利,真正讓“綠水青山”變成貧困戶的“金山銀山”。(編家事服務推薦輯:Wendy)

source:https://www.huanbao-world.com/a/zixun/2018/1204/653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