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挖篩分 垃圾山變森林公園

新北垃圾清運  台北垃圾清運  新北垃圾清運

全台多處海岸、溪畔被各類廢棄物占據甚至毒害汙染,威脅民眾健康安全,首善之區的雙北地區,早年也深受垃圾山所苦。曾有台北毒瘤之稱的北市內湖垃圾山,歷經4任市長大力整頓移除,終於變成草木扶疏的花園綠地;改制前的台北縣更耗時18年清運大漢溪沿岸垃圾場,並將新增的213公頃河灘地打造成河濱休閒空間。

早在1970年,當時人口相對稀少的內湖葫洲里(現為蘆洲里)基隆河畔窪地,被選為垃圾造山地點,到了1985年,持續累積的垃圾堆出名聞遐邇的「內湖垃圾山」,變成北市一顆大毒瘤。

在中央、地方通力合作展開清運內湖垃圾山工程,但原訂4年2個月的工期,最後歷時7年3個月才完工,清除困難度可見一斑。在清除垃圾山同時,施工單位一鏟一鏟細分出可燃垃圾、各種資源垃圾及土石資源,原無處可去的30多萬立方米土石方,在市府送驗認定符合《土壤汙染管制標準》,並與台北港協商後用於填海造陸,不僅讓2項重大工程互取所需,更省下高達1億2300萬元的土方清理費用。

內湖垃圾山移除後創造出16公頃綠地,並提供相當3座中山足球場面積的休閒、親水、景觀綠地,變成內湖、南港最大親水觀景綠帶及民眾休閒最佳去處。

早期被台北縣各鄉、鎮、市公所當作垃圾場的大漢溪沿岸,因環境髒亂惡臭,台北縣政府1992年至2009年間大規模清運三重、新莊、板橋、樹林及土城等5處沿岸垃圾場,共高達1005萬公噸垃圾。

移除河濱垃圾場後增加約213公頃河灘地,縣府與改制升格的新北市府持續開闢西盛河濱公園、樹林原住民主題公園、三重環保公園、柑園河濱公園、浮洲藝術河濱公園、板橋河濱公園、馬祖田河濱公園、土城河濱公園等綠地,另打造鹿角溪、城林等人工溼地與棒球場、籃球場、遙控飛機場、賽車場、自行車道、新月景觀橋等設施,與綠意盎然的廣大草坪,昔日讓人退避三舍的大漢溪、淡水河沿岸垃圾山消失後,如今已搖身變成新北市民最愛的水岸休憩所在。

大台北廢棄物處理

參考資料: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80107000471-260107